信息中心

沾化冬枣发展史

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 有的绿色果品。十几年来,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,使之造福人类。如今,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,其规模不断扩大。1995年5月,在"全国首届 百家特产之乡"评选活动中,沾化县被命名为"中国冬枣之乡"。到目前为止,全县已开发沾化冬枣密植园20万亩,年产量可达到400万公斤,计划到2005 年,全县沾化冬枣密植园可发展到40万亩,庭院户均2颗以上,产量达5亿公斤,全县此项收入达40亿元,实现林业特产税3.2亿元,农民人均增收6000 元以上。
沾化冬 枣成熟期晚,状如苹果,有"小苹果"之称,平均单果重14g左右;色泽光亮赭红;味质极佳,皮薄肉脆,细嫩多汁,甘甜清香,营养丰富。经北京营养源研究所 分析化验,沾化冬枣内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A、B、C、P等多种维生素,含可溶性固形物34-38%,维生素C352cg/100g,营养价值为" 百果之冠",被誉为"百果王"、"活维生素丸"。一位中央领导品尝后称赞沾化冬枣为"天下奇果",美国俄勒岗大学园艺农学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鲍依尔、教授福 基高米品尝后,称其为"世界第一果品"。

大地之子: 辛勤耕耘的沾化冬枣人

20多天,6亿斤沾化冬枣,26亿元的收入,全县农民人均冬枣收入7000元,沾化大地上又铸成了一个水果产业发展奇迹。

铸造这奇迹的,是在这片盐碱荒滩上辛勤耕耘的沾化冬枣人。

从渤海之滨到黄河三角洲腹地,从沾化冬枣园到遍布全国的水果市场、超市,处处都洒下沾化冬枣人辛勤的汗水和闪光的智慧……

沾化冬枣人,如同满天的繁星,群星璀璨共同凝聚成“坚强执着、甘于奉献、创新超越、和谐共生”的沾化冬枣精神。

沾化县委书记耿涛,有感于沾化冬枣精神,曾赋诗云:“冬枣故里果香溢,玉树琼珠连天碧。钻石一飞惊苍宇,航城大高唱新曲。三十八万同心力,敢领风骚绘蓝图。一河六区描重彩,寥廓荒洲花锦簇。”

春芽萌动:

慧眼识珠、钟情执着的

沾化冬枣人

冬枣特别好吃, 当地群众妇孺皆知,然而千百年来,它始终只是用来打发馋嘴孩子的“稀罕物”,然而这一“稀罕物”却让下洼镇于家村青年于洪长格外迷醉。于洪长高中毕业后, 响应党委政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,带领四邻八村的群众种蘑菇,小小蘑菇让于洪长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“万元户”,然而这没有让于洪长满足,冥 冥中与沾化冬枣的不期而遇,点燃了他的创业梦想。

1987年冬, 于洪长把冬枣拿给经常指导自己种蘑菇的县科委领导品尝,冬枣的甜脆鲜美引起县科委的高度重视,1988年,下洼镇成立冬枣科研小组,并创办了沾化县农村实 用技术学校。1989年春天,于洪长作为小组主要成员与县科委技术人员一同进入农户采集50多棵大树的接穗,探索庭院嫁接普及冬枣种植。他们深入农户将于 家、西平、南下洼等村的896棵金丝小枣树,进行高接换头,使这近千棵枣树成为沾化冬枣产业的燎原星火。

然而,从“零”开始的沾化冬枣产业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以借鉴,必须从头研究,于洪长与县林业局专家孙殿奎、陈曰斌等,先后攻克了苗木组织培养、脱毒快繁工厂化育苗、酸枣砧木开发等开创性的难题。这些难题的破解,为沾化冬枣大田推广铺平了道路。

1994年,下 洼镇党委、政府把沾化冬枣作为主导产业在全镇推广,但是遇到了苗木瓶颈制约。该镇建成了中国渤海高新技术苗木繁育厂,并建立了全国惟一的沾化冬枣研究所。 1997年全县开始大面积推广沾化冬枣,下洼镇成为冬枣育苗、栽培、丰产、保鲜、病虫害防治的培训推广基地,先后有超百万人到这里参观学习。于洪长跑遍全 县举办培训班,培养带动了全县第一批冬枣技术骨干。

站在下洼镇东平村村头的大牌坊下,看着村里群众的大小车辆来回穿梭,全国各地的客商来来往往,一千多万元的收入又结结实实装入村民腰包,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凯感到由衷欣慰。

“二三十万刚起步,五六十万不算富,过百万的几十户”,这几句顺口溜,是东平村群众收入情况的真实写照。谁曾想到,二十年前这个村还是个人多地少、温饱都成问题的穷村,而如今靠了冬枣,几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万元,现在已向人均2万元靠近。

然而谁又曾想到,当初推广沾化冬枣,把冬枣从庭院搬进大田,遇到了多大的阻力和困难。

“咱村本来地就少,口粮都保不过来,还要砸了粮囤种这些蹊跷物,这不是糟吗!”刚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王荣凯多次召开会议统一群众思想,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答复,村南的80多亩承包地,镇上无偿供应苗子,并且负责种活,20多天没有一人问津。

王荣凯说:“当时,我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可是要为群众致富找出路,就得敢冒这个险!”他与全村24名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种植。到1996年,这批冬枣树开始结出第一批冬枣,每斤8元钱被镇上统一收购,特别是第一批间作的冬枣苗木出圃,每亩换回了四五万元。

看着这些“冒险户”凭借几亩枣园换回了大把的钞票,村里群众心服口服。1996年冬,群众自发大面积种植沾化冬枣,村南的冬枣密植园很快达到300多亩,成为全县最早、最大的成片密植园之一,现在,这里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。

黄升镇孙家村曾 是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面旗帜,最早种苹果,后来搞良种繁育,群众收入一直在黄升乡甚至全县拔尖。可是当下洼镇在如火如荼发展冬枣时,村党支部书记侯 全利发现,种植冬枣群众收益更高。2001年,他发动村里群众种冬枣。可是正当种子产业顺风顺水之时,突然要掉头,群众还是不好接受。侯全利给群众算效益 对比账,发动22名党员干部带头调结构,并向群众立下“军令状”,承诺为群众种枣提供一切服务。当年,全村党员群众带头建成黄升乡第一批600亩冬枣密植 园。

为对接大市场, 侯全利带头申请创立了“沾化全利果品有限公司”,并注册了“全利”商标,最早与东营冬映红公司实现了“农企对接”。后又成立黄升乡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, 沃尔玛连锁超市在这个村建立直采基地,成功实现了“农超对接”,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、7000多名枣农直接受益,冬枣以每斤高出市场2元的价格被收购, 摆上400多家超市货架。

下河乡青城村地 处黄河故道,土质宜种果树,有20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,但是群众一直没能真正走上富裕道路,村党支部书记王启善很着急。2002年,王启善决心带领群众发 展沾化冬枣产业,全村冬枣种植面积迅速达到1150亩。2006年,他又带领群众搞冬枣产业创新,发展冬枣大棚96个、212亩,冬枣上市价格达到每斤 30元。

走遍沾化,寻访钟情执着的沾化冬枣人,他们无不是独具慧眼、心系群众,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“领路人”,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和汗水,就没有“一颗小枣富裕全县”的水果产业奇观。
在线客服

在线客服